海報新聞評論員 徐坤杰
看了山和海,也看了人山和人海。
今年的“五一”黃金周已經(jīng)結束,很多人都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自己的旅行體驗,為假期畫上句號。
“哪哪都有‘一億人’”“多個旅游城市體驗到了‘被攻打’”“連沙漠都‘堵人’了”,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網(wǎng)友發(fā)出的類似帶有戲謔之味的旅行調(diào)侃有很多。
相比于熱鬧擁擠的傳統(tǒng)熱門景點,也有很多人選擇了“反向旅游”,不跟風去大城市、不追求去名景點,拋開打卡的形式感,轉而將目的地定在了小眾的、特色的三四線小縣城,甚至是鄉(xiāng)村,在“不擠不貴”的地方,避開“人從眾”,享受旅行中的松弛感和舒適感。
近年來,每逢假期,很多傳統(tǒng)旅游景點幾乎都是“人從眾”的景觀,熱鬧是熱鬧,但“堵”和“擠”也確實影響甚至降低了人們的旅行體驗。在這一背景下,很多人開始選擇“反向旅游”,主動避開“人從眾”,讓自己放慢節(jié)奏,貼近自然,融進煙火人間,爬爬山,看看星空,睡到自然醒。當然,“反向”也不只是在空間上,還在時間上,主要表現(xiàn)為主動選擇錯峰出游。
可見,當下避熱就冷的“反向旅游”,并非意味著大城市和傳統(tǒng)名景點對游客不再有吸引力,而是游客選擇追求更舒適和更高品質的旅行體驗,其背后指向的問題是文旅市場需求端正不斷追求個性化和多元化、供給端正不斷提質升級。
應當看到“反向旅游”選擇給文旅市場帶來的這一有益啟示。
一方面,這給熱門旅游城市和傳統(tǒng)名景點敲了一個警鐘,不能仰賴于當下的“人從眾”,而是需進一步挖掘和擴大旅游文化資源,打造更多具有辨識度的旅游品牌和場景,提升服務質量和旅游體驗。如此,才能在未來的文旅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優(yōu)勢。
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很多人種草“反向旅游”景點
另一方面,面對旅游市場不再熱衷于扎堆熱點城市、轉而選擇非熱門和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以追求更好旅游體驗的“下沉”趨勢,有“不擠不貴”優(yōu)勢的縣域、鄉(xiāng)村和知名度不高的小眾非熱門旅游地,無疑正迎來一個有利的市場發(fā)展機遇和局面。地方政府和文旅部門應提前謀劃、積極應對,堅持以有特色的、高性價比的場景體驗和優(yōu)質服務來接住這“潑天富貴”,并著眼長遠發(fā)展,爭取從“出圈”到“長紅”,讓今天的“小眾”變?yōu)槊魈斓?ldquo;大眾”。
我們看到,在文旅市場競爭激烈的當下,“反向旅游”折射出人們對高質量旅游體驗的訴求,這也最終讓我們重新審視在當下這個時代旅行于大眾的意義。
阿蘭·德波頓曾在《旅行的藝術》中寫道:“如果生活的要義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卻旅行,很少有別的行為能呈現(xiàn)這一追求過程中的熱情和矛盾。不論是多么的不明晰,旅行仍能表達出緊張工作和辛苦謀生之外的另一種生活意義。”
假日時間中的旅行就是要區(qū)別于較為緊繃和程式化的工作時間,以在閑適、輕盈、緩慢與松弛的節(jié)奏中,回歸自我,讓我們發(fā)現(xiàn)生活的更多可能和另一種意義。
從這個角度而言,近年來很多人有意在假日旅行中穿越城市、鄉(xiāng)村,跨過山川、河流,選擇避開“人從眾”,去往“小而美”“偏而遠”的地方,無疑正是用自身的選擇和行動對旅行意義進行重新審視并回歸。
在都市的街頭Citywalk,在小城的巷尾自在穿行,在鄉(xiāng)間的山水中流連忘返,在人間煙火的市集中品嘗美食,在瑰麗的非遺文化中感知歷史的脈動,聽著陌生又熟悉的方言,感受著暖暖的人間至味,體悟著生命中的情感和生活中的道理。
可以確定,“反向旅游”不僅給文旅市場高質量發(fā)展打開更多局面,也在引導著人們趨向更加美好的、舒適的、反思的、自在的心靈生活。
正如一位網(wǎng)友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寫道:“在同一天里,看到了沿途沉甸甸的向日葵,還有博物館里低眉淺笑的佛像。忽然很深刻地意識到了‘謙卑’。”也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2024-05-06 15:53:09
2024-05-06 15:52:26
2024-05-06 10:28:07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聞網(wǎng)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lián)合主辦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wǎng)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