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福建、浙江、上海工作期間都親自謀劃和推動了大量內(nèi)地同香港、澳門的合作項目。2007年到中央工作后,我分管港澳工作,全面了解這方面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我結識了很多港澳朋友。”2018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曾如此回憶。
“香港發(fā)展一直牽動著我的心。”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香港機場對中外記者的一席話,道出對香港的深情牽掛。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將再赴香港,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點滴之間見深情,我們選取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與香港的幾個溫暖故事,一起重溫,感受總書記對香港的深情厚愛。
“香港一定會繁榮昌盛的!”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東省考察工作。這是習近平在深圳蓮花山公園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
深圳蓮花山公園,草木葳蕤、風景優(yōu)美。鄧小平銅像高高矗立,以深邃的目光凝望著山下那片熱土和一河之隔的香港。
2012年12月,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首次離京考察,第一站選擇了深圳。8日上午,他來到蓮花山公園,瞻仰鄧小平同志銅像并敬獻花籃。
當他步行下山時,有香港記者問:“習總書記,有沒有話要對香港同胞講?”總書記清晰有力地回答:“香港一定會繁榮昌盛的!”
即將迎來25歲生日的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以一項項實實在在的數(shù)據(jù),為香港的繁榮昌盛寫下生動注腳。
圖為2022年6月25日拍攝的香港維多利亞港建筑。 新華社記者 李鋼/攝
1997年,香港GDP總值1.37萬億港元,人均GDP為19.20萬港元,到2021年,香港GDP總值2.86萬億港元,人均GDP超38萬港元;在港交所上市公司的數(shù)量從1997年的619家增加到現(xiàn)在的2500多家;香港的外匯儲備在2021年底接近5000億美元,是1997年底的5倍多。
這里是世界最自由經(jīng)濟體。自1997年以來,香港連續(xù)25年獲評這一殊榮。全球百大銀行中,超過3/4均在香港設行,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20家私募基金當中也有15家于香港設點,其中不少更是地區(qū)總部。
這里是亞洲第一金融中心。香港與紐約和倫敦并稱“紐倫港”。最近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shù)》報告中,香港的總排名維持全球第三位。
香港、澳門與九個珠三角城市所組成的粵港澳大灣區(qū),是全球最具規(guī)模亦最具競爭力的灣區(qū)之一。
......
香江之畔,天高海闊。背靠祖國、面向世界,充分發(fā)揮“一國兩制”制度優(yōu)勢,櫛風沐雨后的“東方之珠”,風采更勝往昔。
“希望香港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2017年6月29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西九文化區(qū)出席《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xié)議》簽署儀式。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
西望大嶼山,南鄰維多利亞港,在香港西九文化區(qū),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向海而立,莊重恢弘。
時間回到5年前。2017年6月2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見證香港西九文化區(qū)管理局和故宮博物院簽署《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xié)議》。
“希望香港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揮中西文化交流平臺的作用,推動同內(nèi)地的文化交流合作。”習近平總書記殷切期望。
圖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2022年5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李鋼/攝
“這是祖國送給香港的一份厚禮。”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說。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于7月2日正式向公眾開放。開幕展將展出從故宮博物院藏品中精選出來的逾900件藏品,從青銅器、書畫名作,到織繡、陶瓷等,橫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
這是自1925年成立以來,故宮博物院規(guī)模最大、級別最高的文物出境展覽。
這場文化盛宴,展示亙古及今的中華文明,必將讓香港市民體悟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厚重底蘊,感受當代中國發(fā)展的強勁脈搏,增強香港繁榮昌盛的文化自信。
“香港粵劇后繼有人”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也是香港同胞與祖國人民血脈相連的精神紐帶。
粵劇,享有“南國紅豆”的美譽,是嶺南文化的瑰寶。2009年,粵港澳三地共同申報,粵劇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2017年6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香港觀看了兩名兒童演唱粵劇選段。10歲的利文喆與11歲的搭檔陸瑞徽一起,為總書記演唱了粵劇經(jīng)典《紫釵記》之《拾釵》選段。總書記稱贊他們年紀雖小,但演唱很到位??倳洷硎荆芨吲d看到你們這么喜歡粵劇,這說明香港粵劇后繼有人,也說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頑強生命力。
習近平總書記勉勵他們珍惜機遇,勤學苦練,多同內(nèi)地同行交流切磋,為廣大粵劇愛好者奉獻精彩演出,為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出自己的貢獻。
香港粵劇小演員利文喆展示當年給習近平總書記表演時穿的戲服(2022年5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申/攝
“見到習爺爺那一刻,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驚喜、激動、緊張,但很快我就專注于表演了,因為習爺爺很親切,一直面帶微笑。”今年15歲的利文喆回憶道。
他拿出當年給習爺爺表演時穿的戲服,一件粉色底上繡有紅藍色團花的披風疊得整整齊齊。他說,雖然這件戲服小了,穿不進去了,但是習爺爺當年的鼓勵,一直陪伴著他成長,見證著他在粵劇表演上取得的一個又一個進步。
“我會牢記習爺爺?shù)墓膭?,更加努力學習粵劇,傳承粵劇精粹,去更廣闊的舞臺上,展示粵劇的魅力,展示我們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利文喆說。
“祖國和香港的未來,寄托在年輕一代身上”
2017年6月30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到香港少年警訊永久活動中心暨青少年綜合訓練營考察,看望正在訓練的香港青少年。這是習近平同少年警訊成員合影。 新華社記者 李濤/攝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港澳青少年的發(fā)展,強調(diào)指出“廣大港澳青年不僅是香港、澳門的希望和未來,也是建設國家的新鮮血液。港澳青年發(fā)展得好,香港、澳門就會發(fā)展得好,國家就會發(fā)展得好。”
2017年6月3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香港少年警訊永久活動中心暨青少年綜合訓練營考察,看望正在訓練的香港青少年。少年警訊是香港警方下屬組織,是對香港青少年進行法治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非常關心、重視青少年成長,因為你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沒有青少年健康成長,國家就沒有遠大發(fā)展。每一代青少年都有自己的歷史使命和機緣,當代香港青少年要把握歷史機遇,選擇正確道路,報效香港、報效國家。”
2018年春節(jié)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收到了一份特殊春節(jié)禮物——香港“少年警訊”成員們親手制作的新春賀卡。2月14日,總書記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寶貴時間給大家回信。
宏晞、顥凝等香港“少年警訊”成員:
你們好!很高興收到你們親手制作的新春賀卡。你們很用心,字也寫得認真,你們的祝福讓我很感動,謝謝你們!
賀卡上的照片讓我想起了去年在“少年警訊”永久活動中心跟你們見面的情景。你們個個朝氣蓬勃,展現(xiàn)了香港青少年向上向善的精神風貌。祖國和香港的未來,寄托在年輕一代身上。希望你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學點歷史,多了解點國情,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錘煉本領,早日成才,以實際行動服務香港、報效國家。
春節(jié)到了,祝你們和你們的家人,祝香港所有青少年朋友們,新春愉快、萬事如意!
習近平
2018年2月14日
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為香港“少年警訊”成員指明了努力方向。“沒想到習主席會親自給我們回信,我到現(xiàn)在仍感到興奮、榮幸。我會一直把習主席在信中的叮囑當作我的座右銘。”“少年警訊”成員郭宏晞說。
“我們香港年輕一代,肩負著祖國和香港的未來,一定會牢記習主席的囑咐,服務香港、報效國家,接好、傳好愛國愛港接力棒。”“少年警訊”成員鄧宇軒說。
“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chuàng)新科技中心”
2017年6月,24名在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表達了報效祖國的迫切愿望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科技的巨大熱情??倳泴Υ烁叨戎匾?,作出重要指示并迅速部署相關工作。
總書記高度肯定香港科技界為香港和國家發(fā)展所作貢獻——
“香港擁有較雄厚的科技基礎,擁有眾多愛國愛港的高素質(zhì)科技人才,這是我國實施創(chuàng)新驅(qū)動發(fā)展戰(zhàn)略、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一支重要力量。長期以來,香港科技界為香港和國家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總書記為香港科技創(chuàng)新指明前進方向,注入強大動力——
“促進香港同內(nèi)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chuàng)新科技中心,發(fā)揮內(nèi)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優(yōu)勢,為香港和內(nèi)地經(jīng)濟發(fā)展、民生改善作出貢獻,是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題中應有之義。要重視香港院士來信反映的問題,抓緊研究制定具體政策,合理予以解決,以支持香港科技界為我們建設科技強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香港科學園擁有1000多家科技企業(yè)和10000多名科研人員,是香港打造國際創(chuàng)新科技中心的“風眼”。圖為2019年9月20日航拍的香港科學園。 新華社記者 楚雄/攝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在香港各界引起熱烈反響,香港媒體形容為“重大突破”、“歷史性突破”,香港創(chuàng)科事業(yè)迎來大發(fā)展的春天。
今年8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榮譽教授陳清泉,是發(fā)起寫這封信的在港兩院院士之一。他說:“看到習主席指示的時候,我的心情很激動,香港科技界多年的愿望得以實現(xiàn),我們必須更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國家多作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懷,有力激發(fā)了香港科技界報效祖國發(fā)展創(chuàng)新科技的巨大熱情。近年來,國家支持香港科研發(fā)展的政策措施也陸續(xù)出臺:科技部、財政部等出臺包括內(nèi)地科研資金過境香港使用、香港科研儀器設備入境內(nèi)地免關稅、讓港人更廣泛參與國家科技建設項目等政策措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開放“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予港澳年輕學者申請……
“我們身在香港、心懷祖國、放眼世界,要利用‘一國兩制’的優(yōu)勢作出更多貢獻。”陳清泉說。
2024-04-26 09:23:01
2024-04-26 09:21:05
2024-04-25 16:52:55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聞網(wǎng)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lián)合主辦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wǎng)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