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本報記者 趙艷君
金秋九月,東阿縣銅城街道王莊村一處蘋果園里,飽滿的果實壓彎了果樹枝。東阿抗日英雄李子光的墓碑,就靜靜地立在樹林深處。
“李子光,那真是個硬漢。”古稀之年的盧廣峰,凝望著那兩塊新舊不一的墓碑,喃喃自語?! ?/p>
兩塊墓碑,一塊立于20世紀90年代,斑駁的青石碑面無聲地訴說著它久經滄桑的過往;另一塊系東阿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新立,以示后輩人弘揚先烈遺志、傳承紅色基因的決心和信心。
兩塊墓碑 記載非凡人生
東阿縣曾經有座香山,和魚山、艾山齊名。為了不讓人們淡忘關于香山的記憶,10年前,東阿縣退休教師盧廣峰開始四處挖掘香山文化、香山故事。
有關李子光的忠勇故事,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一點點豐富起來的。
李子光,原名李懷明,1911年出生在王莊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34年春,讀過幾年私塾的他,被當地另一個村子的學校聘請為小學教師。此后,李子光開始積極閱讀進步書刊,并下定決心教育學生多識字,改變貧困和受壓迫的命運。也正是在這一年,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李子光”,立志為天下勞苦大眾“發(fā)光”。
七七事變后,李子光與黨的一名地下工作者取得聯系,并在對方的幫助下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0年底,東阿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李子光任第五區(qū)抗日政府民政助理員。該區(qū)橫跨黃河兩岸,地處東阿、平陰兩縣交界處,炮樓密集,是日偽軍重點控制區(qū)域。為盡快打開局面,經黨組織批準,李子光團結了一大批貧困出身的青年學生、農民和知識分子,在沿黃一帶村莊先后發(fā)展20余名黨員,并相繼建立了村黨支部或黨小組,利用集市、廟會等場合,公開向群眾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夜間,則組織向日偽軍據點喊話,分化瓦解敵軍。
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即將迎來勝利的曙光,但李子光沒能等到那一天。同年春,他到村里檢查布置工作時被敵人包圍,多處負傷昏倒后被俘。在獄中,他堅貞不屈,沒過多久便在平陰城郊遇害。同年8月24日,縣抗日民主政府在李子光的家鄉(xiāng)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并將其埋葬于香山腳下。
時隔77年,李子光的墳塋上豎起兩塊墓碑,一塊銘記苦難歷史,一塊告慰烈士英靈。
手繪畫像 還原英雄風采
1944年春天,黃河以西的日軍據點已經基本上被拔除,對敵斗爭的重點轉到了河東。為了盡早消滅垂死掙扎的頑敵,李子光根據黨組織的安排去河東開展工作。
隨著形勢的發(fā)展,李子光的身份逐漸暴露,他成為日偽軍的“眼中釘,肉中刺”,平陰城大漢奸頭子劉緒安公開懸賞捉拿李子光,并曾揚言:“誰要是逮住李子光,他的身子有多重,就給多重的金票。”
被捕后的李子光,被關押在平陰大牢里。劉緒安答應李子光只要其說出共產黨的秘密,并且保證出獄后不再參加抗日活動就放了他。但李子光回擊稱,頭可斷,血可流,黨的秘密不可泄露,抗日意志不可動搖。惱羞成怒的劉緒安派人對李子光動用酷刑,但李子光毫不畏懼,寧死不屈。
李子光英勇就義時,年僅34歲。他留給后輩子孫的僅有一副毫不畏懼、寧死不屈的錚錚鐵骨。家人們唯一可以用來寄托哀思的,僅有一幅李子光的手繪畫像。
這幅半身畫像上的李子光,細眉大眼,目光如炬,緊抿嘴唇目視前方,仿佛在告誡后人,要時刻為報效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p>
“我記憶中,這幅畫像出自東阿一中一位美術老師之手,時間是50多年前,是根據李子光家人和學生的回憶還原了這位抗日英雄的風姿。”在距離東阿縣城約10公里的東阿縣烈士陵園里,盧廣峰抬頭看著展廳里懸掛的英雄畫像,講述著它的由來。
盧廣峰頗為感慨地說,李子光眾多學生都深深牢記著他們恩師的音容笑貌和為國捐軀的英雄事跡。其中,一個名為李廷華的學生,曾多次在清明節(jié)掃墓時,當眾講述老師犧牲時的情景,“說起往事,他涕淚交加,現場沒有一個人不哭的。”
一個品牌 傳承英烈精神
東阿縣東臨泰山山脈,黃河沿縣境流過,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這里是山東通向太行山區(qū)的重要交通門戶。
七七事變前,東阿已發(fā)展成立西程鋪村、官莊村、譚莊村、柳林屯村、大秦村等20多個黨支部(小組),共計120多名黨員。這些黨員積極工作,教育爭取群眾,為全面開展抗日戰(zhàn)爭積蓄了力量。
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
2022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當天,盧廣峰以愛國主義宣講員的身份,去東阿縣第三實驗小學黃屯校區(qū)給學生講述李子光的英雄事跡,并給他們講述了“李子光香山脫險”的傳奇故事,“李子光在香山有危險時,群眾都掩護他,讓他一次次化險為夷。有一次,漢奸劉傳海來抓他,李子光在老表親王興河的掩護下,在炕洞里藏了3天,才躲過一劫。”
學習英烈事跡,傳承英雄精神?! ?/p>
“學校成立了‘子光品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比如子光基金、子光希望之星和子光讀書節(jié)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談及家鄉(xiāng)這位英雄人物對新時代青年及小學生的影響,東阿縣第三實驗小學黃屯校區(qū)教師徐海麗深有體會。
東阿縣第三實驗小學黃屯校區(qū)負責人李大偉介紹,近幾年,學校充分挖掘優(yōu)勢紅色資源,提升學校德育水平,開展以烈士李子光名字命名的系列主題德育活動,將紅色故事融入學校教學中,厚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打造“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的教育品牌。“今后,我們將繼續(xù)開展子光系列活動,追隨革命先烈的腳步,教育每個孩子努力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李大偉說。
2024-04-26 10:16:13
2024-04-26 09:59:47
2024-04-26 09:40:02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